-
【眼科圖鑒】多模影像圖鑒第二十九期——視盤旁脈絡膜空腔(PICC)
2024-05-30 09:00:36視盤旁脈絡膜空腔(PICC)
病例分享
患者,女,63歲,因主訴出現(xiàn)雙眼干澀不適伴眼前暗影飄動,來院就診,既往高血壓病史2年,否認糖尿病、心臟病病史。
基礎檢查:戴鏡視力右眼0.5,左眼0.8,雙眼眼壓正常,角膜透明,房水清。眼底檢查:雙眼后極部視網(wǎng)膜未見明顯出血及滲出,雙眼黃斑中心凹反光不清,左眼玻璃體腔內(nèi)可見絮狀漂浮物。
影像學檢查:
眼底彩照可見視盤旁一邊界清晰的局限性橘黃色病灶。
SS-OCT提示鞏膜內(nèi)表面與脈絡膜之間的多個大小不等空洞形低反射空間,基地位于視盤邊界,最寬處 BM與鞏膜之間的距離≥300um。
病例注釋:
視盤旁脈絡膜空腔(PICC):是指發(fā)生于視盤周圍脈絡膜層間的空洞樣改變,因此又稱視盤旁脈絡膜空腔,可能與近視眼眼球擴張、年齡增長有關,典型的表現(xiàn)為視盤下方近視弧范圍內(nèi)橘黃色病灶,OCT上表現(xiàn)為視盤旁脈絡膜內(nèi)的液性空腔,可有開口經(jīng)視盤旁近視弧通向玻璃體腔,可引起黃斑區(qū)視網(wǎng)膜脫離,患者往往病情穩(wěn)定、無明顯癥狀,也可有神經(jīng)束性視野缺損。
高度近視眼的ONH結構需要更多地關注,與近視黃斑病變不同,視神經(jīng)損傷不容易檢測到,僅憑眼底照片很難評估,掃頻源OCT(SS-OCT)的臨床應用顯著改善了眼底特征的可視化。但各種檢查均有自身特點和局限性,多模影像可提供更多信息和幫助,隨著眼底多模式成像平臺的建立,青海紅十字醫(yī)院眼科能為患者提供更完整、更準確的眼底診斷信息,為患者眼健康保駕護航。
地址:西寧市南大街55號
愛眼熱線:0971-8252763 8250665
文圖:眼科
審核:李南飛 劉唐春 李翔